今日热门!当音乐与AI相遇会发生什么?“金陵弦歌”科创大赛
当音乐与AI相遇会发生什么?3月18日,来自南京市各大中小学生的40多支队伍近400名选手相聚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体育馆,用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歌舞会”,这场科技与艺术跨界的竞赛活动已开展至第五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和鸣—金陵杯中小学生科技创意制作挑战赛”(以下简称“和鸣”)是由南京市教育局主办,南京市教研室、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学院联合承办的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比赛,依托传统的机器人巡线比赛项目,加入了机器人演奏音乐、跳舞,建筑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等环节,让竞赛的创意不断升级,充分展现了南京市中小学生创新教育工作的实力。
金陵弦歌
有城市的“烟火味”,更具时代的“科技感”
以竞赛的渠道和方式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是“和鸣”活动一贯的理念。本届比赛的活动主题为“金陵弦歌”,要求3-4人组成的团队在赛场上通过机器人的自主巡线和自动化演奏乐器,展现南京特色文化,反映南京人民的生活场景。
为了顺利完成作品,不少参赛队伍早早做足了准备:走访金陵四十八景、调查南京地域的音乐发展轨迹、寻找最有南京气息的生活方式……无论是新城的CBD,还是老街的青石板路,小选手的探访脚步串联起了城市和人民生活发展变化的时间轴。赛场上,或是3D打印制作精良的夫子庙牌坊,或是激光切割的紫金山天文台、长江三桥的模型……在熟悉的茉莉花的旋律中,有城市的烟火味,更具时代的科技感,诠释了参赛选手对家乡的理解和深爱。
来自南京审计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小队的作品主题是“金陵清韵”,主题曲选择了《茉莉花》,以一条游船为线索,带领人们穿过中华门,参观南京的各处美景。主编程手刘玉嬿介绍,他们小队共4人,副编程刘恩池,徐浩宇负责检查乐器,伍奕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他们这次设计的主要材料是PVC板,因为PVC板容易弯折,不容易断裂,而中华门城墙用的是石英砂拌颜料,体现出城墙的一种凹凸的质感。人物船上的小人是团队用橡皮泥捏的。阅江楼考虑到它的结构复杂性,大家选择了乐高积木来拼搭。
星光计划
厚培创新人才的多元体系
“和鸣”活动通过任务制,引导参赛学生综合使用语文、数学、劳动、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知识,紧扣“金陵弦歌”的主题,设计能够自主演奏的乐器和能够触发乐器演奏的巡线机器人舞者,从而展现南京城市特有的文化气质。不少参赛选手表示,看似简单的任务,实则涵盖了多个复杂的小难题:古城的文化底蕴是什么?哪些乐曲代表南京地方特色?机器人舞者如何触发演奏开关,实现多个乐器的自动合奏?问题的领域跨越了历史文化、工程设计、人工智能,单一学科的学习无法满足参赛选手们需求。多家参赛学校的领队老师表示,赛前学校通过跨学科项目制的学习方式,以人工智能学习为切口,深入城市文化研究、工程机械制作、美学设计等主题化的系列学习,凿开了学生思维的深度,拓展了素养的广度。
南京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叶勇介绍,“和鸣”活动是南京市“星光计划”之一,目前南京已经有上百所星光基地学校,每一个星光基地学校都会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市教育局委托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成立了“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学院”,借助教研室的力量和学校老师的力量,实现学校多学科融合交叉的创新做法。目前“星光计划”项目已经做到了充分普及,形成了几大体系。例如,“五小活动”针对小学阶段,从小课题、小智能、小制作、小影视等五个方面考查学生;高中阶段的创新项目除了传统的机器人或者信息大赛之外,还有一个“和老师一起上大学”项目。
“每年我们会选派80~100名高中生送到南大,通过3~5天的集训,提升他自己整体科学素养的同时,也让他对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包括对基础教育领域的创新能够产生更多的兴趣,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技术型、原创型的科技人才。”
叶勇表示,“和鸣”活动将会持续开展下去,并会结合教育、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与时共进,不断更新竞赛的主题、内容和要求,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和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和鸣”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未来“和鸣”还将进一步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等,汇聚合力,优化赛事的选拔、培训、评价机制,与学校教育合力,建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育创新人才体系。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是“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示范单位”、“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穆耕森在致辞中介绍,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未来学校智慧校园新样态”,通过打造真实的学习空间、延展智慧的教育场域、实现教学方式的深层变革,努力呈现一个技术与素养并进、“地上河西”与“云上河西”互促的生态图景。